大水法

20158圓明園 西洋樓遺址

西元1860年,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在英法聯軍之役中被焚毀,之後還歷經八國聯軍等戰亂劫掠,現時僅存部分遺址。目前圓明三園內有跡可考的遺址大多分布在長春園北部的西洋樓一帶,占地約7萬平方米,設計者是傳教士郎世寧、蔣友仁、王致誠等人。這是中國的皇家園林中第一次大規模仿建的西洋建築和園林。這些西洋建築以石材為主,故英法聯軍焚燬後,部分尚能殘存,成為歷史的見證。(整理自維基百科與網路資料,以下同)

西洋樓遺址區     

長春園北部的西洋樓(歐式宮苑建築群)始建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完成,包括六組西洋式建築、三組噴泉和無數庭院小品。整個西洋樓景區呈東西軸線布局,自東向西依次有線法牆、方河、線法山、遠瀛觀、海晏堂、方外觀、諧奇趣、養雀籠、蓄水樓、萬花陣和大水法、觀水法等噴泉。它的建築、環境和式樣採用了巴洛克式風格,而裝飾細節上則有具有東方的神韻。

西洋樓景區介紹   

現存外觀較可辨認者,包括諧奇趣、萬花陣、方外觀、海晏堂、大水法、觀水法、遠瀛觀等西洋式石門石柱、石台及噴水池。我從西邊入口進入,依序參觀如下:

諧奇趣   

「諧奇趣」為長春園最早的西洋式建築,兩層,廡殿頂,紫色圓光琉璃瓦,屋脊用藍色琉璃番草。上層三間,下層七間,樓內設西洋式傢具及臥榻,木條拼花打蠟地板。樓柱用漢白玉深雕西洋番花番草花紋,窗戶券口有精美磚石雕刻。

諧奇趣石柱1   

諧奇趣石柱2  

諧奇趣樓南有月台,月台下為巨大的海棠形噴水池,池中央為西洋大翻尾石魚一尾,口中可立一人,向上噴水高達五丈余,民國初年為燕京大學校友會購買並放置於燕園未名湖,現仍存於未名湖中。

諧奇趣水池    

「黃花陣」又稱「萬花陣」,是個花園迷宮,由1.2公尺高飾以浮雕花紋的磚牆組成,磚牆總長度達16公里,範圍有89公尺X59公尺之廣,現已經重新復建。

萬花陣 側面  

萬花陣   

迷宮門為西洋座鐘形,黃銅雕刻花紋大門兩扇。

萬花陣門口   

迷宮中央為一座歐洲風格的石亭,內設西洋式座椅,相傳乾隆皇在中秋節就是坐在椅上看著自己的妻妾們提著黃色蓮花燈籠在迷宮裡比賽,誰先抵達石亭便可獲賞賜。

萬花陣石亭   

「方外觀」為三間坐北朝南的兩層西式小樓,兩層,上下各三間,兩側有半環形石階通往二樓。樓為大理石貼面,加刻回文裝飾,乾隆朝為容妃禮拜之場所。方外觀樓上東西牆有四扇玻璃掛屏,各貼一幅人物絹畫,由西洋畫師王致誠繪。

方外觀   

現在都剩下一些石柱!這裡隨處可見到許多石材散落地上,這可是歷經數百年風雨歲月留下來的建築遺跡,也是無情歷史的見證

方外觀石塊   

方外觀石塊2  

五竹亭、養雀籠等建築已無端倪可尋,只見基石了。

五竹亭   

海晏堂為西洋樓中最大之建築,建成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由義大利耶穌會會士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設計,由法國耶穌會神父蔣友仁(P. Michel Benoit)監督修建,由清朝宮廷匠師製作。海晏堂分前後樓,前樓一層,坐落於高台之上,正面十一間,深一間,正門向西。樓身為磚砌,立柱為漢白玉精刻西洋番花石柱,孔雀綠琉璃瓦廡殿頂,屋檐上安露頂石欄杆。(摘自維基百科)

海晏堂  

海晏堂 介紹   

海晏堂前的水池呈菱形,池中間有座圓形噴水台。池東有一雕刻精美的巨型貝殼形番花;在巨型貝殼兩側,分別排列有十二尊人身獸頭青銅雕像,稱為「水力鐘和十二生肖報時噴泉」。十二生肖形象的12件獸首人身像以八字形分列在噴水池兩旁,右側(南側)為鼠、虎、龍、馬、猴、狗,左側(北側)為牛、兔、蛇、羊、雞、豬。每一時辰輪流噴水,正午時十二銅像一同噴水。

海晏堂巨型牡蠣   

圓明園海晏堂銅版畫 (摘錄自維基百科)

英法聯軍在1886年盜走的水力鐘噴泉12生肖獸首銅像,原來是海晏堂前噴水池的一部分。這邊有複製當年的十二座生肖獸首供遊客觀覽。

十二生肖獸首   

圓明園設有專區介紹這海晏堂12生肖獸首,順便也賣仿製的紀念品。

海晏堂12生肖獸首介紹   

近幾年中國經濟勢力崛起,開始透過各種方式取回流落世界各地的珍貴文物,圓明園12生肖獸首具有巨大象徵意義。成龍擔任導演並主演的動作電影《十二生肖》,便是以一群賞金獵手追逐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為題材。

鼠首   

雖然中國文物專家羅哲文認為十二生肖獸首工藝粗糙,藝術價值不高;但其最大價值僅在於其為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中國的罪證。

蛇首   

十二生肖獸首中的馬首、牛首、猴首、虎首、豬首,西元2000年以來已陸續透過競價拍賣或富商捐贈取回,五尊獸首現皆收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鼠首和兔首則由法國皮諾家族正式捐贈;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龍首、狗首、蛇首、羊首、雞首等5尊銅像至今下落不明。

兔首  

馬羊首   

海晏堂後樓(東樓)亦為兩層,與東樓通過平台樓梯相連。現在也都是一片斷垣殘壁!

海晏堂石塊  

海晏堂石塊2  

後樓中央為蓄水池(錫海),東西長八丈五尺五寸,南北寬一丈八尺五寸,深四尺九寸。二層東西兩端各有蓄水樓一座。 但現存外觀已經看不太出來!

蓄水樓  

著名的「大水法」是歐洲傳教士蔣友仁於乾隆十二年進行設計和監造,蔣友仁利用數學上的知識並以書本上的圖案文字為參考,設計了這座噴水工程,並取名為「大水法」。「水法」在清朝時期的意思是人工噴泉,因此用大水法命名此噴泉一景。

大水法   

大水法介紹  

大水法為融合中西建築風格的設計,建築造形為石龕式,酷似門洞。大水法北為西洋式石龕,石龕緊靠「遠瀛觀」平台,正中有銅雕西洋式獅子頭,口中噴水,落入下面的半圓形七級水台,七層水台亦層層噴水,落入池旁兩旁排水溝(今石龕獅子頭和水台已無存,殘存部分形為類似門樓的空心石牌坊)。

大水法 正面  

大水法 牌坊   

圓明園大水法銅版畫 (摘錄自維基百科)

大水法前下方為橢圓菊花式噴水池,池中心有一隻銅梅花鹿,從鹿角噴水八道;兩側有十隻銅獵狗,從口中噴出水柱,直射鹿身,濺起層層浪花,俗稱獵狗逐鹿噴泉。

大水法 水池   

「遠瀛觀」坐落於大水法北邊的高台之上,全部為漢白玉雕刻築成。主樓五楹,二十五間,乾隆時為寢宮、內設寢具;陳放法國路易式家具、座鐘、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法王路易十六所贈送之名貴哥白林掛毯、地毯。現在只見到高台與其上幾根石柱!

大水法 遠瀛觀  

「觀水法」位於大水法南面,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成,是皇帝觀赏大水法喷泉表演的觀景台。正中石台上設有皇帝的寶座,後方有5座石雕大石屏。

觀水法    

圓明園西洋樓景區可說是十八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及乾隆時期的精緻文化,據說當年的西洋樓建築群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如今我們只能從西洋樓的斷垣殘壁中遙想當年的壯觀美景,憑弔歷史的遺跡。

遠瀛觀

arrow
arrow

    vi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