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日光Day2-3 二荒山神社、大猷院
2010/10/17下午
前一篇參觀了輪王寺與日光東照宮,繼續按照行程,沿著上新道前往二荒山神社,參道上長長一整排的石燈籠。
之後便看到朱紅色的神社樓門,上面匾額寫著「正一位勳一等 日光大權現」,可見神格之高!
二荒山神社乃祭祀包括大己貴命(結合福、緣的神)、田心姬命(懷孕、安產、育子的神)、味耜高彦根命;合稱「二荒山大神」,也合稱親子三神。依據日本神道教與佛教融合所衍生出的「本地垂跡說」,這三神分別代表:
三山(山岳信仰) 三所権現 垂迹神(神道) 三佛(佛教)
男体山(2,484m)= 新宮権現 = 大己貴命 = 千手観音
女峰山(2,464m)= 滝尾権現 = 田心姫命 = 阿弥陀如来
太郎山(2,386m)= 本宮権現 = 味耜高彦根命 = 馬頭観音
二荒山神社緣起:
西元782年(天応2年)勝道上人前往男体山登頂成功,於是將男体山命為「二荒山」,並在山頂上建築了小祠,為今日的「奥宮」,主要祭祀山神大己貴命。因為二荒的音與「日光Nikko」相近,從此日光這個地名與二荒山神社便誕生了。西元784年,勝道上人於二荒山中段的中禪寺湖北岸附近創建了「中宮祠」,然後西元808年在神橋附近建立了本宮神社,祭祀山神味耜高彦根命,遂成今日所見的「二荒山神社」。二荒山神社後方的瀧尾神社則是建於820年,祭祀女峰山神靈「田心姬命」。以下是摘自官網的各神社地理位置示意圖:
過了樓門沒多久,便是神社的銅鳥居,雖然只隔一小段路,但這邊遊客明顯較少,加上許多巨大杉樹,環境清幽!後方所看到的正殿及拜殿等桃山風格的建築,是1619年(日本元和5年)由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捐贈,是現存日光山裡中最古老的建築。
祈求好姻緣的「良緣笹之輪」,以8字形繞圈三次,聽說會帶來良緣!
祭祀主神大己貴命為結合福、緣的神,所以「良緣成就の繪馬」算是這神社的特色吧!
夫婦杉與親子杉,傳說可庇祐夫妻感情與親子關係。
進入神社後方的神苑,鳥居前的便是二荒山靈泉,由「酒之泉」和「智慧之泉」匯集而成的,傳說不但能治眼疾,還能有返老還童的功效,是相當好喝順口的泉水。
奇特的「円石」圓石,意指人生處事不可太有稜有角!
有趣的運試輪投,投三次都中同一根木棍就能有好運氣,有點像夜市的遊戲!
離開二荒山神社,前行右手邊就是「日光廟大猷院」,雖然也是德川家的靈廟,但與東照宮的佛教、神道融合風格不同,純粹佛寺風格,故併入輪王寺。
大猷院是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法號,這裡是其墓地所在。家光相當敬愛他的祖父德川家康,其遺言提到死後也要侍奉「東照大權現」,大猷院面向家康的墓所而建,亦可謂家光的遺志。而整個大猶院建築,有許多模仿東照宮,只是其華麗程度,不及東照宮,表示對祖父的尊敬,故參觀遊客也少很多。
仁王門,有著嘴型像唸著「阿」及「哞」的兩尊仁王像,又稱「哼哈二將」。
仁王像
日光山內最大的二天門,仰望時看見的是簷下滿滿的藍色、朱紅、藍綠等色彩,其「大猷院」的匾額是後水尾天皇親筆,左右由四大天王中的持國天及廣目天守護著正面,故稱「二天門」;其背面則有配置風神與雷神像(~忘了拍)。
左邊的持國天
右邊的廣目天
爬上石梯,左右兩邊各為鼓樓與鐘樓,華麗程度稍遜東照宮!
盡頭處便是夜叉門,4尊夜叉守護著四方,門上全是牡丹花式樣,故又稱牡丹門。相當於東照宮的陽明門,但名氣遠不及!
綠色的阿跋摩羅(あばつまら)夜叉
白色的犍陀羅(けんだら)夜叉
過了夜叉門,便是座落於整個大猶院中心位置的唐門,採唐破風格式建築。
門上遍佈雌雄雙鶴及白龍等靈獸、松、花、花紋等精緻雕刻,此外也使用大量金箔,相當華麗。
進入唐門後的「拜殿」,之後接續著「本殿」,採用許多金箔裝飾,華麗莊嚴,故有「金閣殿」之稱,但裡面無法拍照。
參觀完大猶院,我們往下走到西參道,準備搭巴士去車站拿行李,再折回上山,由於錯過班次,等到搭到上山的巴士時,已經快天黑,所以上山沿路看不到いろは坂山路上的楓葉。
六點多到達奧日光湯元,山上的氣溫相當低,還小小迷路找了一下子飯店,還好很快找到check in湯守釜屋,晚餐就於飯店餐廳享用懷石套餐,餐後泡湯去。
懷石套餐菜單
左邊那盤是好吃的湯波(豆皮)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