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 Day 2-1高山祭御神幸與からくり奉納
2010/10/10上午
高山祭第二天的主要活動是御神幸(ごしんこう)與からくり奉納,分別各有兩場。上午八點半由「お旅所」開始出發的御神幸是傳統舞樂儀式與古裝祭典遊行,由神輿、闘鶏楽、獅子舞、銅鼓樂、護衛及身著古代服飾的數百人組合的遊行隊伍,沿著高山市街遊行一周,其遊行路線如下圖。
遊行時間一到,在日本傳統樂器的演奏與舞獅的前導表演之下,數百位高山當地男女老少穿上了古代的服裝,開始在高山古街上遊行,隊伍一開始是櫻山八幡宮的台車。
身披獅子頭道具跳的“獅子舞”,獅子會沿街進入民眾家裡驅邪祈福,居民也會包紅包給工作人員。
舞獅隊也有小朋友,不簡單!
一邊敲鑼,一邊行進的“闘鶏楽”隊伍!
一早遊行小朋友好像有點疲倦~
沿路打鼓與吹奏樂器的樂師行列。
小孩子身穿古代服裝與配戴武器,蠻可愛滴。
搭乘人力車的高官代表。
撐著紅傘的神輿,前方老者拿著竹籃,接受沿途民眾的奉獻紅包。
在遊行隊伍後面的是10多輛各屋台的本宮“台車”,包括春祭屋台的代表。
過一會兒,御神幸的遊行路線會經過櫻山八幡宮前的參道,這時屋台與遊行隊伍一起會合,好不熱鬧!
御神幸隊伍中最醒目的算是身穿白色袍服的少女行列。
看完御神幸,接下來重頭戲是11點的「からくり奉納」,「からくり奉納」意思就是屋台繩控人偶表演。此表演從室町時代就已經存在,在沒有電力與現代科技的時代,利用精巧的設計就能讓機關人偶做出各種動作,而且外表造型精緻華麗,隱身在屋台內的師傅在表演時將透過繩子與機關操作,讓人偶們栩栩如生的翩然起舞,演出日本神話故事中的情節或是人偶變臉變身等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
高山祭目前有四座屋台可進行からくり奉納,春祭就佔了三座。但是,からくり界的翹楚,是由36條繩索操作、拿過明治百年祭全國傀儡優勝、在秋祭登場的布袋台,可說是秋祭的招牌表演。此表演地點在櫻山八幡宮前的廣場,是眾多遊客爭相目睹的傳統技藝,據說此技藝源自於中國。
極具盛名的布袋台,因其人偶巧妙複雜,總共動用8個師傅使用36條操作繩操作,表演前師傅正在屋台上準備。
我太晚才進入會場,前面擠滿人群,只能遠遠的看著布袋台,這時會覺得屋台舞台好遠也好小,得全憑自己的位置尋找可以看到表演的人牆縫細,然後惦腳尖的觀看,真的很累人。布袋台的表演機關人偶包括一個貌似彌勒佛的布袋和尚,和兩個衣著豔紅、藍色的唐子木偶小童,因距離有點遠,我的拍攝效果不太好!
開演音樂響起,布袋和尚先出場,走到伸出屋台外的單木,和觀眾們打招呼,外表福相的和尚被操控得似乎有靈性般,逗得現場觀眾大樂。隨後其身後的藍衣小童開始動起來,跳上半空中的彩色單槓上,沒絲線綁著的木偶小童竟可循序的抓住單槓,在半空中往前翻滾,最後還精確地落在和尚的肩上,令人驚豔。
我覺得除了布袋和尚,兩個木偶小童的動作,也相當有畫龍點睛之效果。第一個藍衣小童坐在和尚的肩上後,第二個紅衣小童也循著一樣的動作,在現場演奏的緊張配樂下,精確地站在布袋和尚的右手上。
最後布袋和尚伴隨著突然快節奏的音樂,不停地兜圈子,竹鞦韆上的彩球爆開來,彩紙滿天飛,和尚左手拿的“和光同塵”布簾也剎時張開,現場觀眾報以如雷掌聲。
這套表演需動用8位木偶師傅,他們全數隱身在表演台的後下方,師傅與木偶間隔著相當的距離,師傅們多數看不到舞台;全憑牽引線的控制機關讓木偶動作;這不是數位科技的遙控,所以可以想見此操控技藝的難度。
據說布袋台的表演秘訣是不傳之秘,只有少數的師傅才能登上布袋台表演,並終其一生不得對外洩露秘訣;散場後,我近距離欣賞這木偶,雖可看出和尚身上的機關,但還是看不出是如何操控這兩個木偶小童。這是現場一旁演奏的樂隊,也隨著表演緊張情節,配合演奏得很棒!
這次來欣賞高山祭最大的目的,就是體驗日本的傳統文化,感受熱鬧氣氛;能近距離觀看高山數百年傳承下來的祭典表演與華麗屋台,在我心中留下最珍貴的旅行回憶。
看完表演已接近中午,我離開櫻山八幡宮,走過彌生橋,準備去品嚐「やよいそば」彌生本店的高山拉麵。
高山當地稱高山拉麵為「中華そば」,但其實所使用的麵條並非蕎麥麵,而是拉麵用的細麵條,有點像台灣滷味王子麵的麵條。高山拉麵屬醬油湯底,比起其他日本拉麵較為清淡,湯頭以蔬菜與雞肉熬製,再用一點醬油來調味,這樣的湯頭作法據說源自於中國麵食,所以才稱為「中華そば」,清爽的湯頭不會太鹹,很適合我的口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