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 Day 2-3 國分寺與高山陣屋
2012/10/10下午 國分寺
中午吃完彌生本店的高山中華拉麵「やよいそば」,準備回飯店拿行李,途中經過國分寺,就先來參觀一下。
高山國分寺是日本聖武天皇於西元746年(天平18年)下令建造的國分寺之一,是高山市的第一古剎,主要建物包括鐘樓門、三重塔與主殿,全是木造建築,主祀藥師如來,目前是日本中部四十九藥師靈場之一。
國分寺正門一進去就可以看到的鐘樓門,是由舊高山城遷移過來的。
寺中的三重塔也是由舊高山城移建過來,據說在創建時有七重(7層),但後因多次因燒毀與重建,逐漸的小型化與低層化,終於成為目前的三重塔;現存的三重塔是日本文政4年(1821年)重建。
日本室町時期重建的正殿(日本重要文化遺產)裏安置著藤原時期的正尊藥師如來坐像以及正尊聖觀世音菩薩立像。
位於三重塔正面的銀杏樹非常巨大,樹齡推測有1,250年,樹幹上還安置了小石佛。
正門口右側的多尊佛像。
巨大的飛驒猴寶寶石像!
廟門口掛滿了祈福的飛驒猴寶寶,是高山地區隨處可見的民俗藝品。
通常在日本寺廟裏都會掛繪馬祈福,但在國分寺裏不能掛一般繪馬,只能掛飛驒猴寶寶,相當有特色。
逛完國分寺,我先拿行李去今晚的飯店「スパホテルアルピナ飛騨高山」裡寄放,便散步前往高山陣屋。
高山陣屋
所謂的陣屋,是日本江戶時期的地方官、郡代及代官施政辦公的地方官府,若講白話一點,其實就很類似中國古代的衙門。之前提到,日本戰國時代後期,太閣豐臣秀吉派遣他的屬下金森長近統治高山市(古稱飛驒)。金森長近除了建設高山城作為居城以外,在宮川的南岸也興建了一座大官邸,這個官邸就是今日的高山陣屋,裡面包含了御役所、郡代役宅和御藏等建物,現為來高山必遊的景點。
原為高山城主金森長近官邸的高山陣屋,在領主金森氏轉封至現在的山形縣後,自1692年(日本元祿5年)開始高山市成為德川幕府的直轄市(天領),直到明治維新後的1969年為止,長達270多年,共25代郡代及代官在高山陣屋設置了行政機構以管理飛驒地區。到了日本明治時期高山陣屋相繼被用於縣政廳、郡政廳、政府分支機構等,一直到1969年飛驒縣事務所搬遷後,才正式關閉,所以可說是高山市行政及權力的中心。日本幕府後期日本全國60餘個地方官府中,唯有高山陣屋良好的保留至今,相當珍貴。為了保存這日本唯一現存的舊式官府史跡,岐阜縣官方從1970年10月到1996年3月先後進行3次復原和修復,共耗資20億日圓。
正殿入口前的「表門」建於1832年(日本天保3年),燈籠的紋飾為葵紋、表示它是德川幕府的直轄地區。
高山陣屋規模之大,不只可以參觀當時執政的房間、居所,就連審判及實行判決的房間依舊完整保留,故列為日本國家史跡,需花420日幣購票入場。
進入屋內需先脫鞋,放置塑膠袋內提著走!
由正門進入最先遇到的是「玄關之間」,這個房間保存了1816年(日本文化13年)當時的模樣。玄關之間的正面牆壁有顯示郡代地位的「青海波模樣」。
玄關右側的「御役所」,由這裡看得出高山陣屋裡沒有金光閃爍、華麗的裝潢,只以廣大的空間和簡單的書畫點綴,呈現出簡約的設計風格。
庭院裡的蒼松!
高山陣屋內包含官府辦公室、會客室、警衛室、官員宿舍、傭人房、收租納糧的大糧倉、庭園、大廚房和拘留犯人的審訊室,房間多的有如在走迷宮。
簡約的「茶之間」。
煮飯與放廚具的台所(大廚房)。
煮飯、置放農具的「土間」。
嚴肅之陣屋內的日式庭園與楓樹倒也有著一份寧靜感,讓人放鬆心情,照片中老夫妻感情真好!
大廣間用於郡代執政,牆壁上掛著大大的「忠孝」兩字;作為幕府直轄領地的官所,規模與排場自然不能太寒酸,因此在廣達49塊榻榻米的大廣間中,不難看出它的氣勢。不同的榻榻米顏色,可區隔著官員位階高低。
「吟味所‧御白洲」是審問犯人與判刑的房間,房間裏陳列了竹籠、鞭子、壓脚用的抱石等刑具,讓人看了~怕怕滴。
正殿後面則是儲存貢米(古代用米繳稅金)的糧倉(御藏),高山陣屋的糧倉經歷了400 年的歷史,被認定是日本全國最古老也是最大的土製糧倉。現在的糧倉則作為展示有關高山陣屋的歷史博物館。
走出糧倉(御藏),便逛完整個陣屋,來到休憩室蓋一下紀念章!高山陣屋兩百多年來都是官方的行政中心,所以建築較為中規中矩,內部陳設也簡約奉公,雖沒有想像中氣派,但也頗具官方的威嚴。
剛好遇到一堆老外來此欣賞,逛完後在陣屋門口聊天;我稍做休息後,也繼續朝著下一個景點-飛驒古川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