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 北京美食與小吃
難得來北京當然要吃些在地的特色美食,北京美食五花八門,以前只吃過全聚德烤鴨、涮羊肉火鍋,這次就要來嚐嚐其他在地特色美食。
護國寺小吃
護國寺不是寺廟,而是是專賣老北京小點心的地方,是北京相當著名的小吃店。
護國寺小吃以其種類豐富著稱,包括驢打滾、碗豆黃、艾窩窩、焦圈、豆汁、麵茶等八十多種,聚集京味小吃的精華,價格也很平實。
點餐的方式是直接到櫃檯點,邊點服務員會邊給你所點的食物,但護國寺其實隸屬國營企業,服務員態度不太友善,客人也常亂插隊,也沒人管。
內用區人潮太多,我直接在外帶區買,然後先在店內享用幾款,其餘外帶。其實每樣都嚐嚐阿,可惜胃不夠大,爬文後先買網友推薦不錯吃的以下幾樣!
燒餅夾肉,芝麻燒餅夾醬牛肉和香菜,味道不賴!
炸糕就像炸紅豆年糕,年糕裡頭包著甜豆沙,外酥內黏糯,有點油膩。
豌豆黃有點像是綠豆糕,據說慈禧最愛的甜點,味道香甜有點小膩,配茶很不錯!
著名的驢打滾,其名乃因外面那層裹粉,甜而不膩,還不錯吃嚕!
焦圈其實就是一個小圓圈狀的油條,吃起來很酥脆,沒什麼味道。焦圈一般都要配豆汁,但豆汁聽說有股臭酸勁,讓人不敢領教,我就沒嘗試了。
外觀嬌嫩的艾窩窩,甜甜的很好吃,出乎意料之外喔!
棗果卷,份量較大,也蠻好吃的。
整體而言,護國寺是很適合體驗老北京味的平價用餐地點,推薦大家來嚐嚐!
護國寺小吃總店
地址:北京西城区护国寺大街93号(老人民剧场对面) 地鐵四號平安里站B出口
爆肚
爆肚是一種清真小吃,話說古代京城牲畜的肉主要是給王公貴族吃,內臟就給周邊平民百姓享用,故衍生出爆肚、炒肝等京味小吃。我這次挑選的是京城十大爆肚名店之一:東興順爆肚張,是老字號。
爆肚根據材料不同,分為牛肚和羊肚兩大類;因為製作方法不同,又分為水爆、油爆、湯爆、芫爆等等,北京小吃中的爆肚以水爆為主,東興順爆肚張賣的也是水爆。
網路上看到文章說:梁實秋在《雅舍談吃》裡寫道:「爆肚仁兒有三種做法:鹽爆、油爆、湯爆。鹽爆不勾芡粉,只加一些莞荽梗蔥花,清清爽爽。油爆要勾大量芡粉,黏黏糊糊。湯爆則是清湯汆煮,完全本味,蘸滷蝦油吃。」文學家也愛這位京味小吃;從文中看來,梁實秋說的湯爆,應是今日的水爆。
我點了較貴的羊肚仁,食材僅以清水汆燙原味呈現,有股羊的羶味,全靠那一碗麻醬佐料壓味去腥。
蘸料以麻醬為基底,混入莞荽、糖、醋等,調味剛剛好。羊肚仁本身口感極佳,嫩脆而耐嚼,蘸著濃厚的麻醬,剛好絕配。
配上好吃的現烤火燒,很奇特的在地美味,推薦給喜歡特色美食的朋友。
東興順爆肚張
地址:西城區什刹海前海東沿17號。(前海東沿,烤肉季東側、銀錠橋南)
西貝西北菜
離開頤和園後,我們到旁邊的西貝西北菜吃午餐就在北宮門出口的對面。西貝來自內蒙古,大陸有50家分店,原名為「西貝莜面村」,2012年更名為西貝西北菜。
店內裝潢很棒,生意很好,需排隊,但等待區的地方還免費供應葵瓜子,店家很貼心。
莜面就是莜麥麵,是燕麥的一種,是產品極少的中國燕麥品種,華北稱之為「油麥」,中國西北又稱之為「玉麥」,而中國東北則稱之為「鈴鐺麥」。
用雜糧做成的麵食,本身沒啥味道,還要搭配湯料;所以我們點的是有調味的炒莜麥麵。(因店內燈光,照片白平衡有點跑掉了~)
原味蒸豆腐,豆香味濃厚,加上蔥蒜調味。
烤羊肉串,全部都是瘦肉,加上孜然粉,口感紮實,要趁熱吃。
西北招牌菜-草原羊肉,超級軟嫩好吃,完全沒羊騷味,我吃了兩大塊,超級推薦!
台灣沒有的炒牛心菜,是口感爽脆的青菜。
西貝自製酸奶,酸甜口感很好喝,可淋上蜂蜜用湯匙舀著吃,酸味也比較溫和。
少見的沙棘汁,據說對身體很有益處。
黃饃饃,就是《舌尖上的中國》節目中曾介紹的,陝北綏德黃老漢特製的陝北地區的風味小吃。
西貝西北菜東西真的很好吃,又有特色,服務員也訓練有素,真的是很棒的餐廳。
北京稻香村
北京稻香村創立於1895年(清光绪21年),是北京傳統老字號,產品有糕點、月餅、元宵、粽子、湯圓等傳統點心及熟食。
這次我買的是有名的稻香村糕餅,樣式有很多種,讓人難抉擇。
先挑了同學推薦的棗花糕,其他請店員推薦做搭配。
稻香村較特別的有鮮花玫瑰、山楂餅等。
不錯的南瓜餅與豆沙餅,但精緻細膩度還是比台灣的糕點差一些。
搞笑的豬頭餅,味道很甜!
外帶紙盒先鋪上一層塑膠袋,然後將各種糕餅塞滿,然後用繩子綁緊紙盒,雖有點陽春,但很牢靠,糕餅回台灣都還蠻完整的。
原本想帶一點回來給同事品嚐,哪知店員硬是塞成一大盒,搭機手提很重阿…XD
短短兩天北京快閃,很多美食都沒時間親自品嚐,只好等待下次旅行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