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日本東北自駕 Day6-2 再訪弘前城
7/24 週三
繼2014年賞櫻後,終於2019夏天再訪百大名城弘前城。弘前城別名鷹岡城、高岡城,是弘前藩津輕氏4萬7千石的居城和弘前藩的藩廳,也是津輕地方的政治經濟中心。
春天櫻花季會出現夢幻櫻花絨毯的護城河--「弘前城東外濠」,盛夏一片翠綠!
先來介紹陸奧國弘前藩初代藩主--津輕為信,本名大浦為信,原是盛岡南部氏的家臣,娶了大浦為則的女兒戌姬成為為則的養子繼承大浦氏,擔任大浦城主。1571年(近期亦有1581年的說法),利用南部氏內部紛爭突然背叛南部氏,攻掠石川高信所在的石川城。1578年,攻陷了以浪岡顯村為城主的浪岡城;於1588年得到了津輕地方大部分的領地。1590年(天正18年),參與豐臣秀吉的小田原征伐,戰後為信比南部氏更先自豐臣秀吉獲得所領安堵的朱印狀,獲承認三萬五千石的領地,並正式改姓津輕。津輕為信有「津輕風雲兒」的稱呼,由於他留著長長的鬍鬚也被稱為「津輕的美髯公」,原因據說是他相當崇拜三國時代的關羽,後人評論他的軍事與政治手腕不下於同時期的伊達政宗。(維基百科)
西元1603年津輕為信完成津輕地區的統一後開始計畫建造鷹岡城(現弘前城),由第二代繼承人津輕信枚於西元1610年進行築城,並於隔年西元1611年完成。1628年(寛永5年),高僧天海將鷹岡改名為弘前,鷹岡城也改名為弘前城,下圖為弘前藩的家徽。
弘前城由本丸、二之丸、三之丸、四之丸、北之郭、西之郭六個部分組成的梯郭式平山城。現在弘前城保存有8棟建於江戶時代的天守與櫓,是日本百大名城,重要文化財,也是日本國家指定的史跡之一。1895年開始,弘前城改為弘前公園,對普通市民開放。進入20世紀後,當地政府在弘前公園種植櫻花,此後弘前公園成為東北著名的賞櫻勝地,園內櫻花樹達50種、約2,600株。
現在弘前公園名列「東北三大賞櫻名所」與「日本三大賞櫻景點」,每年4月下旬〜5月上旬前後還會舉辦號稱日本第一的「弘前櫻花祭」,吸引國內外眾多遊客到此賞櫻。
弘前東內門外橋,前方為中濠(護城河)。
橋上許多翠綠楓葉,據說秋天弘前城也是賞楓的名所!
夏天是弘前的觀光淡季,遊客稀少,但四處滿是翠綠的櫻花樹與楓樹!
二之丸東門(東內門)。
門內有一株巨大的櫻花古木,是櫻花指標!
由於弘前城本丸東面的石牆,被檢測出有崩塌的危險性,因此當地政府於2015年進行維修工程,是100年來首次的工程,天守也往內移動約70公尺。
弘前城本丸石牆維修工程為期約10年,預定於2026年完工。這裡可以看見目前的工程進度!
照片裡帆布覆蓋的石垣角落原本是弘前城天守基地,現在天守已經移往更裡面的位置。
紅色這座是「下乘橋」,連結本丸與二之丸。
遠眺下乘橋及內濠與周邊滿滿的櫻花樹,櫻花季時這裡是絕佳拍攝景點。
走過下乘橋,便需買票才能進入本丸區域。門票上的天守仍是原本的位置!
1627年(寬永4年),弘前城天守在遭到雷擊後內部的火藥發生爆炸,天守、本丸御殿與諸櫓被燒毀,此後有近200年都沒有天守。1810年(文化7年)時,第九代藩主津輕寧親懇請江戶幕府允許修建三層櫓,即為現在本丸的天守(實際上的御三階櫓)。
弘前城天守是3重3層的建築,屬現存12天守之一,高約14.4公尺,是現存的三重天守中高度最低的天守。
現今的弘前城天守內部用為展示津輕藩政時代的歷史文物的「弘前城史料館」。
補蓋百大名城印章!
百大名城的證書,編號第4號。
展是的弘前城本丸復原模型,興建之初東西寬612公尺,南北長947公尺,總面積達385,200平方公尺。
日本現存12天守特色,樓梯特別陡峭
弘前城除了是日本櫻花百選與百大名城的知名景點,秋季還會舉辦「楓紅祭」。
針對弘前城本丸石垣修理工事與天守曳屋工事,這裡有詳細說明。
首先於2015年夏季(8月-10月)進行天守閣的移動工程計畫,為不將天守閣拆解而是耗費3個月緩慢向本丸內部移動約70公尺。
「天守曳屋」平移工程由西村組(弘前市)和我妻組(山形縣米沢市)擔當。弘前城的平移工程於2015年8月16日開始,10月24日竣工。
2014年曾來弘前城賞櫻,令我相當驚豔,立馬成為我最推薦的日本賞櫻名所,希望有一天能再來欣賞下圖照片之城堡、櫻花與岩木山的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