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長野賞櫻 day4-1 真田三代之鄉 上田城
4/18 上午
旅行第四天上午繼續《真田丸》之旅,壓軸的是真田丸重要景點「上田城」。一早由長野搭新幹線到了上田,大河劇《真田丸》讓真田三代之鄉-上田也成為熱門觀光景點。
JR上田車站內就有不少《真田丸》展示,到處充滿了真田家的六文錢標誌與真田丸海報!
真田家的六文錢家徽、紅色的軍旗和盔甲,這正是流傳自甲州最強軍團、山縣昌景所創立的「赤備」,相當顯眼。
美麗的上田城櫻花祭海報,昨天(4/17)是櫻花祭的最後一天,但出發前就知道其大部分(城門口)的櫻花早都已經掉光了!
一路上有許多指標!
走路10多分鐘,終於到了上田城跡公園,這裡入城入園料都無料
走過二之丸橋,由東虎口進入城區!
「上田城」位於上田盆地北部,千曲川支流海士淵(尼ケ淵)附近,最初是當地土豪小泉氏所建立的「尼淵城」。而上田城是由真田昌幸在1583年坑騙德川家康花錢建造的。《真田丸》第10話「妙手」劇情演出,當時真田昌幸示意歸順德川家康,並建議在海士淵(尼ケ淵)修築新城堡,來對抗上杉景勝的「虚空蔵山城」;德川為了借助真田家的力量,於是援助人力物力來修築上田城,當然德川老狐狸不會平白資助真田家,他要求真田家讓出沼田城,之後讓與給北条家,但真田家未讓出;此沼田城變成日後真田家與北条家之重大爭議,引發小田原征伐。上田城差不多完工之時,號稱「表裏比興」的真田昌幸翻臉如翻書,背叛德川家康,轉向聯合上杉景勝;城牆亦改變了構造,由防禦北方改為對抗東方德川家。結果後來發生二次上田城合戰,真田家在上田城兩度擊退德川軍。(整理自維基百科)
(左圖摘自網路)
先來上田市立博物館蓋章,因為百大名城章就放置在此,還收藏了許多珍貴的文物。
第27號上田城,這次來長野已將縣內五座百大名城都入手!
花園中雖然吉野櫻花沒了,但還有奇特品種的櫻花-鬱金與花卉。
上田城是由真田昌幸築成,其後續歴代藩主還有仙石家、松平家,但以真田家最受民眾愛戴。
上田城跡公園內的信州上田真田丸大河劇館,正熱鬧展出。
終於來到上田城本丸,大門口就擺設了真田三代的拍照圖像,超吸睛!
真田三代,是指一代真田幸隆、二代真田昌幸、三代真田幸村。
上田城跡目前只剩下城門和南、北、西三個櫓,三座櫓都是長野縣寶,昭和時期復原城門兩側結構一模一樣的南櫓和北櫓,平成時期復原了城門-東虎口櫓門。
其實東虎口櫓門建於1626年,由仙石忠政建設,現今櫓門是平成6年3月復元完工的;其左方是南櫓、右方是北櫓。
上田城並沒有天守閣,原城在西元1600年,因真田昌幸與信繁參與關原之戰西軍戰敗而被德川家摧毀。
話說上田兩次合戰主要是真田昌幸領導在上田城籠城的戰鬥,因此被稱為上田城之戰、上田城攻防戰。但是正確來說上田合戰不只是在上田城,而是包括砥石城和丸子城等上田小縣郡的山城的總體戰,後面詳述:
第一次上田城合戰(這次合戰被稱為神川合戰):
天正13年(1585年),德川家康到達甲斐,透過北条家協調要求真田昌幸歸還沼田城,但昌幸以此地為我故有支配而拒絕,並與敵對關係的上杉氏友好。同年7月,回到濱松城的家康得知真田昌幸謀反,立即於8月派家臣鳥居元忠、大久保忠世和平岩親吉共領7千兵力開赴上田城。德川軍進攻上田城二之丸遭受猛力反擊而撤退,在撤退期間同時遭到上田城城兵的追擊和來自戶石城的側面攻擊,德川軍因而陷入混亂,在追擊戰中矢澤城的士兵同時出擊。結果在神川,德川軍多數的士兵溺死。真田昌幸在此以1千5百人兵力擊破德川家康的大將大久保、鳥居率領的7000大軍,真田軍以死亡四十人的輕微代價殺掉德川軍1千多人,其中大久保忠鄰三個兒子全部陣亡,戰死有名武士300多人。直到半個世紀後,大久保家族的人寫書還稱真田家為恐怖的一族。
第二次上田城合戰:
慶長5年(1600年),在決定真田家命運的「犬伏會議」,真田昌幸再施手腕,自己與次子信繁加入西軍,長子信之則加入東軍。兄弟父子同室操戈固然無奈,卻也是保全真田家的唯一辦法-無論東西軍哪方獲勝,真田家都有人站在勝利者一邊。不久秀忠率領3萬8千人的部隊,途經中山道,上田城附近時,秀忠派遣本多忠政為使者要求開城投降。當使者回報真田將會在9月4日(翌日)開城,秀忠聽此消息後大喜,立即準備開始投降的事宜;但是真田昌幸卻暗中防備,準備迎戰。9月4日秀忠再次派遣使者催促開城,昌幸答覆為無法忘記太閤的恩惠,並帶有挑釁引誘秀忠攻擊上田城。戰端一開,真田昌幸在上田城以區區2500士卒,以及招募來的民兵,利用游擊戰將德川秀忠率領的3.8萬大軍牢牢釘住,使之未能趕上決定日本命運的關原之戰,遭到德川家康斥責。(整理自維基百科)
上田城城門口還有一塊上田城最大的石頭,這是真田昌幸在築城時,從北邊的太郎山運來的「真田石」,這石頭直徑3公尺,超巨大,據說排名日本第三位!
本丸內部,真田神社前方有一頂巨大的真田幸村鹿角赤備頭盔,十分引人矚目。
上田城內鎮座的「真田神社」,祀奉的是「六所明神」和真田氏一族!
真田神社也有祭祀真田幸村,之前文章已經提過他的英勇事蹟,雖然大阪之陣真田幸村(信繁)功敗垂成,但他以寡擊眾、造成德川軍重創的壯烈行徑,也使他被視為武士道的象徵,在日本民間一直擁有著很高的人氣,爲日本戰國時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後來日本人便將真田幸村和源義經、楠木正成,並列日本史中三大悲劇英雄。
據《薩藩舊記雜錄》記載,薩摩藩當主島津忠恆如此評價真田幸村:「真田乃日本第一之強兵,自古未有與之匹敵者,半分敗北,實乃憾事。」,自此「日本第一兵」的美譽傳遍日本;江戶時代的史家更稱真田幸村為「戰國時代最後的武士」
真田丸裡的真田幸村劇照!
「真田十勇士」是日本大正年間(二十世紀初)由立川文明堂所發行的歷史小說刊物中的虛構人物。描述戰國時代末期,跟隨真田幸村的十位奇人異士,其中以猿飛佐助與霧隱才藏最為後世所知。
《真田丸》劇情中並未著墨真田十勇士,只有一生隨侍幸村的佐助擔任主要配角。
神社社務所這裡有賣許多的紀念品與御守,紅色赤備鹿角大兜守最為搶眼,我也買一個
上田城雖入城入園料無料;但櫓和櫓門可要購票參觀,縣寶等級的當然還是要上去看看!
上田城的南、北櫓跟另一角落西櫓大小一樣,內部結構都是二階、入母屋造建築。
裡面展示一些防禦設施,如武者窗、鐵砲狹間與古物。
這窗戶之下就是尼ケ淵。
本丸靠崖邊上還有個西櫓。
西櫓內部。
上田城跡本丸內還有這個叫「真田井戶」的水井,是以前城內最大的水井,現在都被柵欄圍住。
離開本丸區域,這時已經有許多旅行團抵達,頓時好多遊客!
剛剛發現二之丸橋下風景很美,還有並木步道。
美麗的森林綠色隧道,意料外的美景!
沿途花開處處,很漂亮的景色。
右轉來到位於上田城南邊的土壘城牆,左方是上田城的南櫓。
上田城就是利用尼ヶ淵這片河谷懸崖地勢所建築而成。
櫓下尼ヶ淵崖面,平成16年因大雨,石垣曾崩壞,後來有用石垣補強。
這裡還有幾株晚開的枝垂櫻與吉野櫻花!
左方是上田城的西櫓。
上田城的南櫓與西櫓,在《真田丸》常出現,只是劇中還有PS千曲川河流畫面
真田昌幸在1583年建築的上田城,因兩度擊敗德川而名震天下,果真是難攻不落之城,近年更因大河劇《真田丸》成為觀光勝地。最後附上「上田城千本桜まつり」時的櫻花美照!
(左圖摘自網路)
上田城
地址:長野県上田市二の丸6263番地イ(上田駅徒歩約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