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山陽追櫻 day4-3 福岡城跡
4/2
黒田長政建造的福岡城,別名「舞鶴城」、「石城」,曾是日本九州最大的城堡。但福岡城在明治維新廢藩置縣時,幾乎被夷平。時至今日,福岡城只剩殘跡並改為舞鶴公園(福岡城別名「舞鶴城」)。
慶長5年(1600年),因黒田孝高(官兵衛)、長政父子在關原之戰功績,由豐前國中津16萬石大幅增封至筑前國53萬石,初時居城為「名島城」,由於附近發展困難,需要尋找新的城堡,黑田氏立即在另一個地方建造新的城堡,地址在福崎丘陵,慶長6年(1601年)開始建造,慶長12年(1607年)完工。因為黑田氏的故鄉在備前国邑久郡福岡(岡山県),因此將城命名為福岡。福岡城於昭和32年(1957年)8月29日列入為日本國定史跡。 (by維基百科)
頭戴奇特高聳「一之谷形兜」的黑田長政,是黒田孝高(官兵衛)正室櫛橋光的嫡男,幼名松壽丸,小時候曾擔當織田信長的人質,曾一度因降服信長的荒木村重再舉反旗(有岡城之戰);信長以為協助勸降的孝高投向村重方,命令將松壽丸處刑,幸有竹中重治(半兵衛)相救。長政長大後逐漸成為武勇優秀的勇將,天正17年(1589年),因為父親隱居而繼任家督,同時敘任從五位下、甲斐守。他在朝鮮的戰鬥中立下許多戰功,但同時亦與吏僚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長等人對立。在豐臣秀吉死後,黑田長政與藤堂高虎一樣忠實地仕於德川家康;與蜂須賀正勝的女兒離婚並迎娶家康的養女,更受家康的命令而成功執行普請賦役,因此雖然是外様大名,但是仍然被德川家信賴。在大河劇『軍師官兵衛』中,黑田長政由新生代演員--松坂桃李飾演(如下圖)。(by維基百科)
(左圖摘自網路)
下午為了躲雨,我們先來到一旁的「鴻臚館」,這是平安時代所建的外交迎賓館,當時日本將迎賓館設在平安京(京都)、難波(大阪)、筑紫(福岡)三處,其中唯一能確認地點的就是位在現在福岡市中央區的筑紫鴻臚館。「鴻臚館」從西元7世紀後半到11世紀的約400年間,接待了遣唐使、新羅的使節團、客商等。目前館內展示發掘出的遺跡,以及大陸外交的歷史、交易品等。
另一個重點是,福岡城百大名城印章放在「鴻臚館」入口處。福岡城於平成18年(2006年)4月6日被選為日本100名城(85號),GET!
雨停後,我們從東御門進入福岡城,再從這裡進入二之丸及本丸的中央核心;我們決定先去有開放時間限制的本丸天守台。
福岡城佔地約25萬坪,該城之建造者-初代福岡藩主黒田長政,於朝鮮的戰役時,目賭堅固的晉州城,故以其為模範而規劃,並普請曾參與大阪城及江戶城興築的「野口佐助一成」負責督建,戰國築城名將加藤清正,對野口一成的指揮石垣部份特別贊許,因此稱為「石城」。
過去在這座平山城內,有天守閣、本丸、二之丸、三之丸,有十幾座門和四十七座櫓。但目前保存下來的只剩下部分城牆、門和櫓,如多聞櫓、祈念櫓、潮見櫓、下之橋御門(大手門)、鐵御門跡等,其中大天守閣成了展望台、本丸遍植櫻花,稱為「櫻園」。
原本存在的大天守閣,傳言是黑田長政擔憂受到德川幕府關切,乾脆直接拆除,因此目前城內只剩下天守閣的牆基(礎石)。
天守台旁邊的告示板上畫了福岡城天守閣想像圖。根據考究: 大天守閣至少應為地下一層,地上六層之結構,高度約有27公尺。網路消息指出,受到了鄰縣的熊本城影響,目前市內正構思復建五重天守。
現在於天黑之前,開放遊客上去天守台,可眺望福岡市區,看到遠方右邊的尖尖福岡塔,感覺很壯觀。
往下看是整片的櫻園,不過櫻花仍是未開
天守台內的裝置藝術,櫻花開時點燈很好看。
我喜歡城牆與櫻花的對比!
月見櫓的遺址,可以看到另一座祈念櫓 。
嬌小的祈念櫓,為縣指定有形文化財!
高聳的城牆上,一整片櫻花樹枝與花苞,記得五年前到訪時,櫻園裡櫻花正盛開,形成櫻花隧道,非常壯觀!
今天這裡櫻花只有少數開花,在藍天下也美美的!
我們在櫻園稍做休息吃點心,雖然都是花苞,仍有許多賞櫻野餐的民眾。
走到外圍,終於發現一棵早開的枝垂櫻,是城裡最吸引遊客的亮點。
粉粉的枝垂櫻花,是今日第一美!
這裡其實有一整排枝垂櫻,附上2012年的福岡櫻花祭的文章,大家可以看看。
由於櫻園夜間點燈期間,晚間需另外收門票,但其實現在無夜櫻可賞,故我們決定提早離開!
漂亮的福岡櫻花祭Logo與官方網站
http://saku-hana.jp/index.html
散步到福岡城舊城門-下之橋御門(大手門)、潮見櫓;當年要走過三座架設於壕溝上的橋(上之橋、下之橋及追回橋)才能進入福岡城。
這座二層櫓門2000年因火災燒毀,於2008年才完成復元工事。
今天第二次到訪福岡城跡,少了櫻花蠻讓人失望的。雖然當地政府有想要復原這座大型城堡,但目前只能從幾座城牆以及重建的櫓憑弔昔日風光。
離開回到博多車站,當然要去排隊買必吃的MIGNON小可頌!
買了新增加明太子口味以及新產品-蘋果派,一樣好吃喔!
完成北九州一日快閃,我們就提早搭新幹線回到岡山,找間居酒屋好好吃喝一頓!